之前跟大家分享了法硕和双考的备考经验,但也有很多朋友是非法本法硕/非学生党要准备法考的,不存在双考的时间分配问题,只是需要系统地、深入地了解法考的备考流程。所以就再出一篇详细的帖子来跟大家讲讲法考,也算是倾囊相授了。
个人情况:西南某五院本科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法硕研,以195+122的成绩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本文约4200字,阅读时长约6分钟,请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写在前面
不同于法硕,法考是一门通过性考试,不需要大家拿很高的分数——通过即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法考的难度低。法考的主要难度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客观题涉及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主观题涉及理论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商法、行政法;
展开剩余92%二是备考的时间不充分,法本学生党往往需要兼顾考研and法考,非法本学生党则要兼顾就业and法考,在职法考更是在事儿堆里找时间来学习。法考的特征和难度能论证出,它本身就不是一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来精益求精的事,长战线+高精度的学习方法是完全不适合法考的;反之,在短时间内保持对各个科目的高度熟悉才是通过法考的理想状态。
了解法考
法考各科分值 客观题(300分,180分通过) 试卷一试卷二 刑法(38分,13%)民法(48分,16%) 刑诉(32分,10%)民诉(32分,10%) 行政法(26分,9%)商经知(58分,19%)其中商法24分 理论法(50分,17%) 国际公法(4分,2%)国经、国私(14分,4%) 主观题(180分,108分通过) 理论法:35分(一般是1问,少数年份是2问) 刑法:31分 刑诉:30分 民商诉:56分 商法(选做):28分 行政法(选做):28分
了解法考的构成和内容是备考的第一步。不管是不是法本的同学,初次接触到法考的时候一定都是陌生的、心里没底的,要通过大量的多平台检索来建立对法考的认识和熟悉。
法考的各科占比以及题型在各大平台上都很容易找到,在这里给大家列一个较为公认的占比数据(如上),方便大家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客观题
内容上,民刑以及诉讼法、商法、理论法是绝对的重点;而行政法投入多少精力可能要取决于主观题的选做题是否会选择行政法;三国法(国公、国私、国经)属于体系较大较杂但比较容易拿分的科目,可以视自己的备考时间紧张程度决定是否放弃。
题型上,客观题有大量的不定项选择题,拿分的难度非常高,需要大家对整体的知识框架、细节的知识点都有较好的把握和记忆,所以大家在不定项选择题上的正确率普遍不太理想,这也就导致单项选择题的正确率尤为重要。
主观题
精力的分配就没什么争议了,只要是考的都要认真学;选做题可以选择重点准备商法/行政法其中之一,但不建议完全放弃另外一科,以防两科的真题难易程度有较大差别,在赋分制的背景下容易吃亏。
备考时间规划
(一)考研+法考双考在校生
在我的双考经验帖当中给出了较为科学的时间分配,在这里贴结论给大家。
时间主要任务 3-6月法硕一轮听课+二轮专题突破 7-9月法硕输出(占学习时间的60%-70%) 法考客观题听课(占学习时间的30%-40%) 9-10月法硕输出(占学习时间的50%) 法考主观题听课+输出(占学习时间的50%) 10月底-考前法硕输出
(二)非法本法硕考生
非法本法硕的考生已经经历过考研,对于民法、刑法以及相关理论法的掌握应该是相对来说较为扎实的,但两年的间隔可能也足够遗忘很多细节性的知识点。所以仍然建议从暑期7月份开始备考,日均学习时间4-6小时即可。
(三)在职考生
在职考生的基础水平比较不一致,有从事相关业务的可能对其自身业务领域内的部门法较为熟悉,但更多是相对来说对于应试体系比较陌生的。建议根据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备考计划,但集中学习的时间不能少于两个月,日均学习时长最好也要维持在4小时以上。
课程选择
由于我是双考考生,所以对于法考和法硕的交叉科目,我都选择了只听法硕的课程(除刑法主观题听了柏浪涛老师的冲刺班课程外)。在这里把我的课程选择分享给大家,我没有听过的老师在这里就不做人云亦云地推荐了。
1. 与法硕重合科目(同法硕备考经验帖)
民法岳业鹏、李建伟 刑法车润海 法理学杜洪波 宪法学、法制史赵逸凡
法硕的择师原因在法硕经验帖当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想了解的朋友可移步。
2. 民事诉讼法:戴鹏。戴鹏老师抓重点的能力非常强,而且开倍速也不会影响听课效果,非常适合精神高度紧绷状态下去速成。
3. 刑事诉讼法:左宁。左宁老师对真题的研究和高频考点的把握很准确,主观题更是基本上可以押中前几问设问的方式。
4. 商法:刘安琪。安琪老师是我认为讲商法理论和实务都比较全面的老师,知识点输出效率也非常高。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沉迷”,安琪老师更注重知识点本身的讲解,应试性没有那么强,不要太沉浸在对知识点的不断拓展和实务联想上,以防花费太多精力,对商法感兴趣的话法考之后可以多去阅读和学习。
5. 三国法:杨帆。杨帆老师应该是三国法领域应试的不二之选,三国法的重点也较为明确,适合考前两三天速通。
方法论强调
(一)客观题
1. 应试目的
我认为法考客观题的关键是在于定性,对于民法、刑法、商法、法理学等理论性较强的科目来说更是如此,这也是客观题的普适性方法论;而对于民诉、刑诉、行政法等细节较多的科目,则以定性为主,记忆为辅。
2. 备考重心
客观题听课的核心就是“效率+留痕”。除了与民法、刑法和理论法之外,剩余科目的理解难度并没有那么大,不需要反复听课/原速听课,只需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知识点并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即可。
这里推荐大家去试试觉晓法考的背诵卡,形式是自制的小型思维导图。之前我在备考法硕一轮听课的过程中,经常自己在MindNode上做思维导图,我也一直比较信奉“框架>细节”的备考思路,但自己做思维导图真的很耗时间,做一章的思维导图经常要花费4-5小时的时间,所以后来就放弃自己做了。觉晓法考的背诵卡虽然不以章为单位,但小规模的思维导图更适合碎片时间的记忆,对于在职党来说尤其实用。
(二)主观题
1. 应试目的
不同于客观题,主观题考试其实是一个大型的“输出”环节。考试时提供的法条其实只是起到一个“引用”的作用,定性以及具体阐述都是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进行调取,切不可将“提供法条”和“开卷考试”进行等同,且考试时间也不足以通过查找法条来进行定性进而论述。
2. 备考方法
主观题的考查要求我们在备考上要勇于锻炼自己的输出能力,这和法硕的记忆阶段要旨是一致的,所以对于双考的考生而言,在备考法考的阶段同时进行输出,对于法硕的备考也同样有帮助。所谓“输出”是指,在听课结束之后,合上书去回忆本知识点的框架,从概念-特征-构成要件-效率后果-意义等方面进行回忆和复述。不要担心自己做不到而不敢迈出这一步,其实敢于输出和纠错能很大程度上提升记忆的效率。
科学放弃
最近“科学放弃”是一个热度很高的话题,主要是说在法考当中哪些科目、哪些章节、哪些知识点是可以选择性放弃的,从而更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以更少的时间拿到更高的分数。我在准备法考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定的取舍,这里把我的决策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调整。
(一)客观题
我在9.1-9.15大概两周的时间里,倍速听完了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商法的课程,在考前三天以三倍速突击了三国法,选择性放弃了行政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小科目。由于客观题的考查方式不需要输出,只需要正确定性,所以我的听课目的就是要达到知识点的理解和大脑留痕,足以支撑我在看到选项的时候能够判断对错即可。
关于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取舍:法硕和法考的重合科目有民法、刑法、法理学、宪法学和法制史,其中前四科我掌握情况还算可以,基本上可以应对客观题,而法制史占比非常少且短时记忆的难度非常大,所以选择性放弃;民诉、刑诉以及商法占比非常多,是一定要听课+适当练习真题的;三国法分数占比虽然不算太多,但拿分效率较高(只要听过课留有印象就基本上可以选出来),所以在考前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了了解(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不建议太早听课);行政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属于我在本科的学习期间就掌握比较差的科目,且课程体系非常庞大,知识点非常琐碎,不适合短时间高效拿分,所以选择性放弃。在这里提示大家:不一定要采取跟我一样的取舍方式。因为本科期间大家擅长和熟悉的科目各有不同,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备考情况,大家应该做适合自己的取舍。我身边也不乏同学对行政法更为熟悉,在法考当中就选择性放弃了商法。
作为参考,大家可以去各大平台上查询知识点的重要程度表,从而帮助自己作出更科学地决策。比如觉晓法考就有提供过这样的数据,对知识点的考频和难易程度做了评级,考生可以根据评级来决定自己投入的时间,对于时间紧张的考生来说帮助较大。
(二)主观题
个人情况:第一年通过了客观题,主观题104未通过,第二年调整了学习的一些策略,以122分通过了主观题考试。
一战主观题时,我大概从十月初开始准备到了考试前,二十天左右的时间里完全放弃法硕,全身心投入法考主观题。在二十天里所做的工作有:完整听了刑诉、商法的主观题对应课程;在考前突击了理论法押题背诵(考前各个机构都会出理论法的押题,选择一个机构的进行背诵就好了);没听刑法;没听行政法。
一战时我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完全放弃了刑法。因为担心法考刑法和法硕刑法基础理论的不同影响自己对法硕的掌握,所以干脆没听课;在考试当中也是最后才写刑法,基本上写了一两问就到时间了。这种备考方法和考试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主观题的通过是不允许完全放弃某个科目的。
二战主观题时,吸取一战的教训,做了两点调整。第一,听了众合所有科目(包括刑法)的主观题冲刺课(比较短的那个),我认为本科基础+客观题基础+主观题冲刺课是完全够用的。第二,没有把法硕的备考状态完全丢开,只在每天晚饭之后准备法考(约3-4小时),其余的时间仍然依照法硕的备考计划按部就班进行。
从我的备考经验来看,其实在主观题的备考上并不鼓励大家做任何的取舍。即使商法和行政法是选做题,也不建议大家只准备其中一个。主观题较客观题而言更侧重知识的掌握和输出,通过难度较大,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去赌哪一科考得简单。
结语
以上就是我对于法考的全部经验分享。总体来讲,对于决心从事法律行业的人来说,法考仅仅是一个开始,通过法考仅仅意味着我们拥有了从事法律行业的敲门砖,法律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所以不论当下的状态是通过还是未通过,都要以一个宏观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因通过而沾沾自喜,也不因未通过而焦灼失意。祝大家拥有愉快的、充实的学习体验。
来源:法学黄埔
发布于:北京市千层金配资-河南配资公司-配资网络炒股配资-可信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